生态信任农业(Eco-trust agriculture, ETA)是通过对过往农业发展轨迹总结进而提炼出并不断修正的中国常规农业模式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一条创新路径。
2. 是谁提出来的?生态信任农业的生产过程(种植和养殖)以生态学农业原理为基础,以保护环境和生产安全食品为初衷,尊重作物种植难度和农人实际操作水平的差异,通过尽量不使用(或完全不使用)化肥、农药等人工合成化学物质,通过农人脚踏实地的亲身努力,生产安全、优质、美味的农产品并将生产记录公开、透明;
生态信任农业的交易过程是通过建立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联系,来实现信息共享、情感共通、利益共赢,从而构建起以信任为核心的交易与营销方式,用消费者的力量支持生产过程良性的发展,从而实现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改善农产品交易诚信体系的目标。
生态信任农业由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与守护大地协会(日本)共同提出。
3. 核心?生态信任农业核心:
乐平在针对农村过去10余年的探索中发现,农业生产者为了追求效率和收益,超标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若按照有机的方式种植,产量低、生产成本高、高额的价格市场认可程度低。这样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农民来说不但收入低、影响自身健康,同时也破坏了土壤环境,产生恶性循环。对于消费者来说,缺少有效获得农产品安全生产信息的途径,假冒伪劣猖狂的现象使消费者对生产者逐渐失去信任。
以“可协商”的态度与农户合作:
生态信任农业创新的模式首先是对合作农户的态度:尊重个人的差异,尊重实际生产情况,农户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拥有协商的权利。
举个例子,农户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遇到了蚜虫的爆发,极有可能造成绝产,这个时候他该怎么办?按照有机农业标准,农户只能冒险继续选择效果缓慢的生物防治手段,如果收效甚微,那么,还是无法避免产量大幅下降的结果。生态信任农业合作农户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能使用他协商的权利与我们共同商讨解决措施,如果双方达成共识,那么在保证最后产品安全性的前提下,科学的使用效果明显的化学制剂也是可以被接受的。这远比为了满足有机标准要么铤而走险,要么欺瞒事实的选择合理的多。
诚信体系建立的创新性:生产记录的透明化:
生态信任农业与农户合作的流程分为四步:第一,在农业生产开始之前与农户签订契约书,农户需遵守《富平-大地生态信任农业标准与规程》,而为了确保农户的收益,我们与其共同商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收购价格与采购量,也就是说,农户同时拥有了议价权。第二,农户需按照契约书中的规定将约定产品相关的全部农事操作,包括施肥、使用农药的情况等,记录在案形成《生产记录》表格,及时更新并定期提交。第三,在生产过程中,生态信任农业巡查员根据每个农作物的特性,在特定的时间节点进行田间巡查,判断实际情况与生产记录是否相符。第四,产品上市前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生产记录》作为生态信任农业核心价值,给消费者提供能主观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安全的资料。契约书提供农户记录生产过程的依据,田间巡查确保不断更新的《生产记录》记录过程的真实,产品检测是对《生产记录》的结果的保证。此外,基于与农户合作过程中可协商的态度,农户无需欺瞒事实,生产记录是一份真实资料。
任何一个现行农业标准都是给消费者一个经过判断的结果,生态信任农业的创新性在于提供给消费者真实的生产过程及其对应的农药残留检测报告,让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并行使自己主观判断的权利,这也是构建信任的创新思维。
1. 为什么要做可信农场?
美国、法国和德国人均劳动力负担的耕地面积是我国的145、55和45倍。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水分生产效率1公斤/方,发达国家是2公斤/方。
-中国肥料利用率35%,发达国家是65%。
-中国农药利用率25%,发达国家是50-60%。
-新职业农人将会入局农业,成为经营主体,对新型领域接受度高。
-一线劳动力将发生变化,种植人员面临断档。
2. 可信农场的意义是什么?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中国发展迅速的行业,为分析复杂的农业生产过程提供了可能性。
-农户不在依赖经验,而是利用农场持续生产的数据作为决策基础。
-过量、不合理施用投入品,即便是有机肥等物质,不仅降低农业生产效率,也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数据作为新兴资源,在其他领域已经有了成功的应用,而这种可持续的资源,更是农业应该全面应用的。
-数据化的生产过程,为农户之间互相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以精英农场带动农业生产技术提升。
-同时也为产业链上下游的公司、科研机构提供了原始资料。
更多信息详见公众号:
乐平发现想要在中国目前的农业环境下推广生态信任农业理念,需要从“人”的工作做起,即引导农业生产者改变种植观念,提升农场经营管理能力。所以,乐平在2012年底成立了生态信任农业学院,并在天津建立生态信任农业种植示范农场-众源农场作为教学基地,招募有志于长期从事生态信任农业且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青年,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践行生态信任农业理念的农业经营管理者或农业生产技术人才。
生态信任农业学院拥有国内外顶尖的农业种植技术团队,与中国农科院、天津农科院、天津农学院等多家农业科研院校建立良好合作,为培养职业新农人贡献一份力量。
截止2017年底,从生态信任农业学院顺利毕业的研修生已经超过50位,并且大部分毕业生置身农业领域,发挥自己的学识。
更多信息详见公众号:
为解改善市场环境,乐平在2007初次接触到在当时已有30多年经验的日本守护大地协会,其提出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信任关系建立”的理念正与乐平在农业领域的思考相吻合。2009年乐平与守护大地协会达成共识,即在中国发起生态信任农业,通过耐心投资,成立一家社会企业进行生态信任农业理念的实践与推广——北京富平创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产业链结构调整
使农户重新拥有议价的权利,提升农户收益,给消费者提供安全的农产品,并不意味着消费者需要承担更高的经济负担,生态信任农业重新调整了产业链结构。
产业链结构:传统模式(左)VS 生态信任农业模式(右)
富平创源作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唯一的平台,缩短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距离,既减少农产品在物流途中的损毁和质量的下降,且避免中间商不合理的溢价、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以及信息的不对称。
生态信任农业目标与愿景:重塑诚信体系,改善市场环境
随着消费者的信任不断建立,数量持续增加,生态信任农业所波及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广。但是,我们还需在未来解决另一问题,即农产品的质量与价格趋于合理化。理论上讲,随着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比如农残的减少,必定会伴随着价格的合理提升。然而,就目前市场环境看来,此逻辑关系并不显著存在。
比如,在2017生态信任农业团队针对北京地区苹果商品农残水平的调查中(下图),我们找不出安全水平与价格之间合理的逻辑关系。
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来实现二者之间合理的关系。
举个例子来讲,山东省是中国苹果产量最高的地区,其年均农药使用次数在8-9次,采购价格在3元一斤左右。实际上,每减少一次农药的使用都是对苹果安全性的提升,也是对环境保护的贡献,更是对农户自己的保护。如果消费者理解这一点,并且结合自身实际购买情况,我们可以与农户约定每减少一次农药的使用,我们的采购价格将会提升10%,一直到农户因客观事实而无法再减少农药的使用为止,假设农户生产苹果最少使用4次农药,那么,采购价格将会提升40%。
当然,以上只是假设,还需要结合农户自身情况以及消费者的理解来不断实现。价格的提升是基于农产品品质的提升,并且农产品的价格应该仅与农产品的品质有关。这是生态信任农业一直努力建立的良性市场模式。
如上图所示,A农户产品安全度高但是缺少市场的通路,B/C农户的产品价格明显与产品安全性不符,以及D/E农户的产品在安全性和价格上表现的都不尽如人意,这些都需要一个良性的市场来规范和改善。